发布日期:2023-12-13
浏览次数:223
2023中国水利学术大会“幸福河湖建设暨第四届生态水工学学术论坛”于11月7日在国家级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召开。本次论坛以“公园城市与幸福河湖建设”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幸福河湖实施路径,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张饮江教授受邀以“受损河湖生态修复与恢复技术再认识”为题作报告。报告立足国内外科学前沿,聚焦国家与地方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与实际经验,得到与会专家与师生的一致好评,提高了学校水域生态学学科的影响力。
张饮江指出,水生态环境保护是公园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受损河湖生态修复与恢复过程中应充分调查分析与问题诊断,了解其关键群落中物种生活史各个阶段的生境特征,以及现代人类活动引发的复合污染问题,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及生态缓冲带等各要素,多学科融合、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开展综合治理修复及资源化利用,因地因时因水制宜、因势利导、分区分类施策,生态修复与多功能景观优化耦合,精准科学协同推进水生态建设,促进区域绿色近零碳,同时建立建全受损河湖生态修复与恢复技术和效果的评估方法。
他强调,公园城市建设离不开健康、美丽的河湖,幸福河湖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途径。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域生态系统整体保护与系统修复,建立外来生物入侵和极端气候变化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与技术措施,创新水体管理体制和机制,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大力增强城市区域生态韧性,强化高水平保护的生态价值实现。
他还介绍了平原河网闸控型河道、城市感潮型河道、城市中小型河道、城市人工湖泊、城市湿地公园、城市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城乡清洁小流域、城乡湖荡水网、河湖滨水带等9个不同类型生态修复与恢复的典型案例,以及生态鱼道建立与维护的新技术。
张饮江及其研究团队致力于受损河湖生态修复与恢复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工程实践。他们尊重自然与顺应自然,解锁自然本身具有的内在恢复力量,强化上行效应与下行效应的协同作用,将工程措施与自然净化有机结合,通过科学定量-半定量计算、数学模型分析及有序综合调控,促进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深度融合,实施水体近自然生态恢复与生态海绵城市建设,注重生态安全,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恢复并重建生物多样性丰富、结构完整、具有自我维持功能的健康水生生态系统,显著提高受损河湖的生态服务与功能价值,实现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次论坛还举行了天府新区公园城市河湖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发布仪式。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全国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对推动我国幸福河湖建设和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供稿:生态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