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11-02
浏览次数:489
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积极参与大国海洋课程建设,10月30日下午,我院张建恒老师在1101教室为全校学生带来了“大国海洋——海洋权益与极地探索”精彩一课。
张建恒老师首先从个人经历开始讲述目前我国的南极和北极考察情况,然后通过对南极的生物展开介绍,对比南极和北极的地理位置、生物种类、环境情况等描述了极地科考的艰难。目前,世界上有近30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这些众多的考察站,根据其功能大体可分为:常年科学考察站、夏季科学考察站、无人自动观测站三种。从科学考察角度看,南极有四个最有地理价值的点,即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我国目前4个南极考察站中,昆仑站正是建在南极大陆的最高点冰穹A,在那里建立天文观测站相当于在太空站观测天文,有助于研究暗物质、暗能量。我国第二艘极地考察船“雪龙2号”预计2019年下水,考察船承担着各种重要任务,特别是对于我们的海洋考察至关重要。
南北极考察的重要性不仅是体现在对各个领域的科考,还体现在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有着多种重要意义。比如环境意义,南北极作为地球的两大冷源,左右着全球的冷暖过程;比如科技意义,在极地科学活动中,高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速度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快;还有政治和经济意义,众所周知,北极位于亚、欧、北美三大洲的顶点,有联系三大洲的最短航线,其中东北航道具有极其重要的国家战略价值,如果未来通过东北航道运输,中欧之间船舶航程将缩短6000海里,不仅减少海上运输成本,降低和分担途经苏伊士运河等高政治敏感区所带来的风险,还有利于开辟中国新的海外资源能源采购地。课程中,张建恒老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南极条约》的有关条款,包括冻结领土要求;禁止核试验;鼓励科学研究和信息交换;保护南极环境。
同学们表示,这次课程让同学们了解了这块神秘的大陆,也了解到南北极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意义,也让我们知道我国的极地考察与一些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我国的新一代有着更艰巨的任务。
撰稿:张颜 摄影:鲁玉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