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召开2025年“碳中和技术”微专业招生宣讲会及微专业招生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9-16

浏览次数:10

一、招生宣讲会

为进一步落实“碳中和技术”微专业建设工作,帮助广大学生深入了解“碳中和技术”微专业培养政策、课程设置及报名流程,将召开“碳中和技术”微专业招生宣讲会,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时间:2025年9月23日(第2周周二)中午13:00—14:00

地点:海洋科技大楼603会议室

宣讲内容:专业介绍、课程介绍、答疑


二、碳中和技术微专业招生简章

1. 微专业简介

“碳中和技术”微专业紧跟国内外双碳时政热点与人才需求,旨在培养一批对碳中和理念有深入理解,具有多学科背景与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通过“碳中和技术”微专业的学习,为学生带来前沿的低碳战略思维,提升技术创新意识,开拓视野,为中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发展培养坚实的储备力量。

“碳中和技术”微专业面向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依托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及水域环境生态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上海港口及近海生态环境科技服务平台、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中心、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整合了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相关科研领域精英团队和师资队伍,期望学生通过相关课程学习,增强家国情怀和使命感,认同国家生态文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了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中国路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重点任务与实现路径,掌握重点行业应对“双碳”目标的主要思路和策略,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固碳技术、生态碳汇测算方法、碳排放核查等相关原理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备碳计量能力,能够解决碳计量过程的技术、模型与方法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致力于促进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个性化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引领行业的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2. 招生对象、规模及报名方式

面向全校二年级、三年级本科生招生(每期限30人)。主修专业不限,先修课程不限。微专业课程时间为周五晚上或双休日,不影响主修专业课程。完成主修专业学习任务,学有余力者可报名。本期计划招生人数30人,符合报名条件者择优录取组建班级。

3. 修读期限

2025-2026学年秋、春季学期。

4. 课程设置与学习时间

总学分12,其中理论课程3门6学分,实验实践课程3门6学分。

开课学期周次、具体上课时间:

(1)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第1周至第16周;

(2)2025-2026学年春季学期第1周至第16周。

表1 碳中和技术微专业课程设置

5. 学习要求、学分认定、考试与成绩管理

修满12学分,即可获颁微专业证书。

(1)本微专业修读总学分要求为12学分,学生一般须在1年之内、至多2年内完成修读。学生修读完成并考核通过所有课程,经开设单位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审核后,报教务处审定并颁发碳中和技术微专业修读毕业证明。

(2)本微专业课程成绩由学校管理,在微专业成绩单上显示开设学院。为了更好地探索微专业课程设计与人才培养模式,微专业课程成绩暂不纳入主修专业平均学分绩点计算,考核不合格不影响评奖评优和主修专业毕业资格。

(3)在本微专业修读过程中,选择本微专业的学生有学业情况变化等情形,学生可向开设单位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提出退出申请,经开设学院审核同意后正式退出“碳中和技术”微专业学习。

(4)未修满本微专业课程且已获得微专业课程学分的学生,如经选择微专业学生所在学院教学委员会审核批准,可认定为所在学院跨专业选修或通识选修学分。此外,取得微专业修读毕业证明的学生所获学分不再重复认定为主修专业跨专业选修或通识选修学分。

6. 收费标准

暂时不收取学费。

7. 报名方式

(1)报名时间安排

学生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9月25日;

公布招生名单时间:2025年9月28日前;

公布招生名单方式: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官网。

(2)报名选拔方式

1)学生报名

学生自愿填写《碳中和技术微专业报名申请表》电子稿(附件1),于9月25日上午12:00前发送申请表到邮箱llyang@shou.edu.cn。

2)学院初审

根据学院制定的选拔方案,依据学生截止至2024-2025春季学期的平均学分绩点(GPA)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确定选拔名单(如在名额线上平均学分绩点相同,则全部录取)。

录取原则:根据碳中和技术微专业选拔计划数择优确定拟录取学生名单。

3)学校审批

学院确定拟录取名单并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将确定录取名单上报教务处。

附件:碳中和技术微专业报名表.docx

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2025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