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这群申城大学生在南汇东滩移栽26.7万株幼苗 助力盐碱地生态修复

发布日期:2024-08-13

浏览次数:12

图说:上海海洋大学“碱”盐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南汇东滩海边采样 受访者供图(下同)

上海南汇东滩曾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滨海盐沼湿地。不过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外来物种的侵扰,以及人为活动的不断扩张,湿地面积急剧萎缩。

这个暑假,在南汇东滩海边,上海海洋大学“碱”盐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顶着烈日,再次踏上了前往上海南汇东滩盐碱地的探索之旅。聚焦盐地碱蓬这一独特植物,大学生们深入研究其在盐沼湿地生态恢复中的重要作用,为滨海湿地的未来播种新的希望。

图说:盐地碱蓬是苋科碱蓬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海滨、湖边、荒漠低处盐碱地上

激素之钥 解锁种子萌发之谜

“碱”盐行动已开展了三年。从精心模拟自然环境到反复调整实验参数,从每一次失败中汲取教训到不断优化实验设计,上海海洋大学大学生们与盐地碱蓬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深入了解盐地碱蓬的生长状态与生活习性,团队成员翻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一步步搭建起对这一植物的认识框架,一点点改进实验中的不足;为了更好地观察环境的影响,他们频繁外出采样,踏遍了市内每一寸盐地碱蓬生存过的土地。

面对盐碱地极端的环境条件,如何精准地调控温度与湿度,为种子创造出一个适宜的萌发环境,是摆在大学生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大伙儿日夜守在实验室里,细心观察、耐心记录,但种子的萌发率却始终未能如预期般显著提升。”该校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的赵子滔回忆,“正当我们感到困惑与沮丧之际,一个灵感突如其来——激素。”

在自然界中,激素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或许能为盐地碱蓬的萌发带来转机。后来,团队筛选出了几种可能对盐地碱蓬种子萌发有积极影响的激素,并设计了一系列精细的实验方案,尝试将这些激素以不同的浓度和组合方式应用于种子处理中。在一次次失败与尝试的循环往复中,他们迎来了转机——某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种子上时,大学生们惊喜地发现,其中一部分种子竟然悄悄地探出了嫩绿的小芽!

坚持不懈 建立“红海岸”生态屏障

从本科期间就参与到盐地碱蓬项目中的马绍祖,是盐地碱蓬项目“元老级”成员。他告诉记者,他们不仅穿梭于样地的每一个角落,采集土壤样品,监测土壤湿度、盐分、pH值等关键生态指标,还在实践地设立多个对照组,包括自然恢复区、无盐地碱蓬种植区及不同种植密度的盐地碱蓬区,通过对比分析,科学评估盐地碱蓬在生态修复中的具体效果和贡献。

“虽然我们曾遇到过很多难题,采样过程也十分艰辛,但正是这份挑战,激发了我们不屈不挠的斗志。现在看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盐地,回想起它曾经荒芜的样子,那些艰辛也不失为一种别样的甘甜。”马绍祖感慨。

今年暑假,实践团队还迎来了位新成员:从生物工程专业跨考来的研一新生王静雯。第一回跟随小伙伴前往样地,尽管有心理准备,但之前从未将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她并不知道哪些是适合采样的对象、采样时要注意什么。好在同伴们及时科普,帮助她一点点熟悉这些娇小但生命力极强的植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片盐碱地将成为生态修复的范例。”如今的王静雯已是信心满满。

2023年5月至今,团队建立了总面积8亩盐地碱种群恢复与景观生态示范区,定期监测记录盐地碱蓬生长状况,播种了164斤种子,移栽了达26.7万株幼苗,经处理后的种子萌发率可达90%-95%,幼苗移栽成活率达70%-80%,初步建立了南汇东滩“红海岸”生态屏障。

(来源:新民晚报,2024-8-12,作者: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