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06
浏览次数:12
7月14日至24日,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魏永亮副教授率队赴浙江省舟山市参加由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联合主办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洋科学类专业实习。学校参加联合实习的队伍由2023级9名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专业本科生组成。此次实习以综合性海洋实践与创新研究为核心,通过多维度、跨学科现场教学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海洋领域复合型人才。
实习期间,师生团队围绕潮间带生态、海岸地质、海上综合调查等方向展开系统学习。在朱家尖、桃花岛等典型潮间带区域,学生分组采集底栖生物样本,结合物种分类与群落结构分析,探究人类活动对近岸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沉积物取样、地层剖面观测,解析长江口-舟山群岛地貌演化规律;登乘科考船开展温盐深剖面仪观测、浮游生物拖网采样,掌握海洋化学、物理和生物参数的同步采集与分析方法。此外,团队还走进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舟山市博物馆,与一线科研人员交流海洋探测技术应用,从历史文物中感悟人海关系变迁,并在海岛生存拓展训练中强化团队协作与应急处置能力。
实习教学紧扣“学科交叉融合与实践创新”理念,通过还原真实科考场景,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海岸动力过程等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在样本处理、数据建模等环节中锤炼了科研思维。海上调查需要同时操作多种仪器并记录动态数据,这种技能训练让学生对海洋观测技术的系统性有了全新认识。
这段历程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青春的珍贵印记。学生们纷纷表示,十天的实习不仅让他们经历了烈日下采样、深夜数据整理,更收获了友情、成长和对海洋的热爱。海洋科学专业学生表示:“操作温盐深剖面仪时,数据每分每秒都在变化,这让我体会到海洋的动态与复杂。感谢老师们的耐心指导,这段经历让我对科研的严谨性有了全新的敬畏。”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分享道:“从沉积物分析到浮游生物调查,多学科的交叉实践让我开阔了眼界。尤其在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交流中看到前沿技术如何服务海洋保护,更加坚定了我未来投身环境监测事业的决心。”
本次实习通过“做中学、学中创”的实践路径,为学生投身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等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深入推进海洋强国战略、服务国家海洋事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卓越人才。
(供稿:海洋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