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27
浏览次数:21520

张饮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建中央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1987年上海理工大学工学士,2001年上海水产大学农硕士。2002年日本福山大学访问,2003年新加坡AVA和SCATH合作研究,2007年日本东北大学、2009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习,2018年日本东京海洋大学合作研究。2007年入选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专家,水域环境生态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等。国际水协(IWA)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水族馆专委会、亚洲水产学会、中国水产学会、国际景观生态学学会、国际生态经济协会、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水生植物资源与环境专委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水域与湿地生态专委会主任,上海市生态文化协会理事,上海市农学会观赏鱼专委会主任,国家部委与地方政府多个部门的评审专家、专家咨询委员、专家顾问等,以及国内外多家刊物审稿人等。
主持与参与国家重点科研60余项,发表论文230多篇,出版论著12部,教材3部,国家行业标准3部;获国家专利93项(发明专利60余项),国家教育部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上海市推荐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上海市浦东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上海海洋大学科技成果一等奖,全国农业高等院校优秀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全国农业推广优秀论文,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成果奖,美国景观设计协会(ASLA)综合景观设计---最高杰出奖等。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70多名(获优秀毕业生30多名),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华东地区与上海市级奖近30项,获教学名师称号。
一、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
研究领域:水域环境生态学、水环境科学与工程、湿地科学与水域景观工程、滨海湿地生态学,水产健康生态养殖环境调控。
研究方向:水环境污染防治与水体生态修复,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及资源化利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生态价值评估,水域生态环境规划与设计,水域生态工程与技术,水生态安全与灾害防控,生态型河湖构建,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城市水系水质调控与维护管理,雨水中水回用系统,污水尾水处理与环境提升,人工湿地构建技术,集约化水产动物繁殖与养殖环境调控,循环水养殖技术与污染控制工程,水族馆科学与系统工程,水产动物活体流通及贝类净化,滨海湿地生态工程,盐碱地改良利用,外来入侵水生物防控,景观生态学及生态文旅等。
二、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与工程
近年来主持与参与国内外重要科研60余项:中日合作,中新合作,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环保部重点项目,国家农业部重大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国家智库战略研究,国家司法部环境损害鉴定项目,国家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项目,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环境项目,浙江省科委重大项目,江苏省农委项目,重庆市农委项目,重庆市教委项目,广东省科委重大项目,上海市农委重点攻关,上海市卫健委重点攻关、上海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及公益性行业专项与教改项目等。主要工程:中国世博专项、中国北京奥运专项、中国南京青奥专项,国家湿地公园专项、国家级新区专项、生态文化区专项等水环境与生态工程360多项。
三、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论著
1. Ecological impacts of polylactic acid and polylactic acid-polyethylene microplastics on freshwater ecosystems: Insights from a water–Vallisneria natans–sediment system,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Volume 995, 2025
2. Enhanced treatment of saline wastewater in vertic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via rock wool-coupled microbial desalination cell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Volume 13, Issue 6, 2025
3. Enhancing denitrification under external salt stress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coastal wastewater treatment, Journal of Water Process Engineering, Volume 70, 2025
4. Bioelectricity enhanced tetracycline degradation by iron‑carbon activated persulfate: Performance, mechanism and toxicity assessment, Journal of Water Process Engineering, Volume 75, 2025
5. Degradation of amaranth by persulfate activated with zero-valent iron: influencing factors, response surface modeling. SN Appl. Sci. 5, 15 (2023)
6. A Critical Review on Iron-Enhanced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 Scope. Water Air Soil Pollut 233, 524 (2022)
7. Advances in microbial electrochemistry-enhanced constructed wetlands.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 38, 239 (2022)
8. Influence of chemical speciation on enrofloxacin degradation by UV irradiation: Kinetics, mechanism and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formation, Chemosphere, Volume 286, Part 1, 2022
9. High Performance of CWs with Ferrous Enhancement,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104(sp1), 2020
10. Electricity Generation, Salt and Nitrogen Removal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in Aircathode Microbial Desalination Cell for Saline-Alkaline Soil-Washing Water Treatment. Water 2020
11. Influences of Iron Compounds on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Improvenments in Organic C,N, and P Removal Performances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Microbial Ecology, 2019
12. Enhancing the pollutant removal performance and biological mechanisms by adding ferrous ions into aquaculture wastewater in constructed wetland.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9,
13. Study on a new algal-inhibition based on Microbial Desalination Cell reactor and its performance. IOP Conference Series-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9
14. Time-Dependent Toxicities of Quorum Sensing Inhibitors to Aliivibrio fischeri and Bacillus subtilisDose-Respons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 2019
15. 生物电/Fe-C/PDS体系降解实际水体中四环素的应用潜力[J].中国给水排水, 2025
16. 外来入侵生物的监测预测技术及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水生态学杂志,2025
17. 高温和不同光照条件下微地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碳固定/碳降解功能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5
18. 紫外/O3/过硫酸盐降解氯霉素的性能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 2025
19. 福寿螺入侵对4种沉水植物功能性状及多样性的影响[J].水生态学杂志, 2025
20. 京大戟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毒力效应及作用机制[J].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2024
21. 中华天胡荽、菖蒲水提液对福寿螺的毒性影响及损伤机理[J].水生生物学报, 2024
22.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工艺降解水中嗅味物质的研究进展[J].净水技术, 2024
23. 过硫酸盐阴极型微生物脱盐燃料电池降解茜素黄R[J].环境化学, 2024
24. 水生态环境中不同建材基质附着藻类的生物学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 2023
25. 水-苦草-沉积物系统对聚乙烯微塑料的响应[J].环境科学, 2024
26. 景观生态工程 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24
27. 环境胁迫对福寿螺肝胰脏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3
28. 上海典型河湖水系蓝绿空间指标体系构建及融合度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3
29. 西藏柴曲藏布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浮游生物、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 2023
30. 工程设计环节关键质量要素控制方法初探——以农林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2023
31. 水环境中微塑料的人工模拟老化及其对生态风险影响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 2023
32. 2种中草药对福寿螺的杀灭效果及对肝脏影响[J].生物安全学报, 2023
33. 紫外/氯组合工艺降解环丙沙星废水的效能、机理及毒性[J].环境化学, 2022
34. 兴隆湖生态系统修复的创新实践,四川人民出版社,2023
35. 低温对大型海藻型微生物脱盐电池处理海产品暂养水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2
36. 我国福寿螺入侵现状和防控研究进展[J].生物安全学报, 2021
3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翻转式线上教学的思考——以“景观生态工程”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21
38. 碱矿渣材料协同耐盐植物强化人工湿地净化高盐水体的效果[J].环境科学研究, 2022
39. 不同耐盐植物协同复合填料强化人工湿地净化含盐废水[J].环境工程, 2021
40. 人工湿地中植物对低盐度养殖废水处理效果[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1
41. 蓖麻籽提取液对福寿螺毒杀效果及作用机制[J].水生生物学报, 2021
42. TiO2光催化氧化脱盐电池系统去除海水中PAHs效果研究[J].应用化工,2021
43. 高炉碱矿渣负载纳米零价铁对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J].环境工程学报, 2021
44. 抗生素的胁迫与抗生素抗性基因产生与传播关系的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 2020
45. 微生物脱盐燃料电池废水处理及应用研究[J].应用化工, 2020
46. 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改革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20
47. 我国滨海盐碱地土壤改良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 2020
48. 植物群落对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 2021
49. 净水梯田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乡村科技, 2020
50.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上海南汇东滩海岸带湿地生态格局变化评价[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0
51. 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水污染调查与治理对策研究——以沪、苏、鄂、皖典型农村为例[J].现代化工, 2019
52. 零价铁激活过硫酸盐降解水中铬黑T特性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2019
53. 长江岛屿湿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研究. 海洋湖沼通报 2019
54. 基于异构载体的海产品暂养水的协同处理. 环境工程学报, 2019
55. 人工湿地处理滨海养殖水效果及机理探讨.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9
56. 绞股蓝提取液对蛋白核小球藻的化感效应及影响机理研究.西北植物学报 2019
57. 中国金鱼起源与发展研究的进展.中国水产 2018
58. 金鱼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对提取效果的差异性.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8
59.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机制的研究与探讨.中国水产, 2018
60. 阳极进水COD浓度对微生物脱盐燃料电池的性能研究进展.应用化工,2018
61. 微生物脱盐燃料电池MDCs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现代化, 2018
62. 我国循环水养殖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中国水产, 2018
63. 六种挺水植物对水位梯度的生长响应研究. 水生态学杂志,2016
64. 玉米芯强化生物反应器对循环养殖废水脱氮效果研究. 海洋渔业,2016
65. 低温条件下海水暂养装置脱氮系统构建技术. 南方农业学报,2016
66. 辣木籽提取液去除水中余氯的研究. 水生态学杂志,2016
67. 盐度和水淹对海三棱藨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6
68. 磺胺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大肠杆菌联合突变效应. 生态毒理学报,2016
69. 针对浮萍爆发式生长的植物源除草剂的筛选.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5
70. 城市水体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的协同构建. 景观设计学,2015
71. 国家湿地公园命名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湿地科学,2015
7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太湖贡湖湾水质影响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5
73. 组合性生态浮床系统脱氮效果的周年变化.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5
74. 不同培育方式马来眼子菜对水质净化能力围隔实验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2015
75. 辣木籽提取液去除水中四种重金属的研究. 水处理技术,2015
76. 水资源涵养与水生态修复技术. 天津大学出版社,2015
77.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新举措. 教育教学论坛,2015
78. 群体感应抑制剂与磺胺甲恶唑对大肠杆菌联合毒性及机制.生态毒理学报2015
79. Sedimentationmechanism of Cd in Jiaozhou Bay waters [J]. Advances in
EngineeringResearch. 2015, Part D: 993-997.
80. Seasonalvariations of Pb contents and pollution levels in Jiaozhou Bay in the earlystage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J]. Advances inEngineering Research. 2015, 84: 857-860.
81.Thepollution level of PHC in open waters of Jiaozhou Bay [J]. Advancesin Engineering Research. 2015, 88: 1974-1977.
82. 盐胁迫对红叶石楠‘红罗宾’生理特征影响的实验研究. 生态科学,2015
83. 胶州湾重金属铅的分布、迁移过程及变化趋势. 科学出版社,2015
84. 纳米金属氧化物对羊角月牙藻的毒性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
85. 光倒刺鲃、白鲢协同抑制丝状藻(水绵)藻华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2014
86. 腈醛混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联合毒性效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
87. 泽漆水浸液及茶皂素浸提液对浮萍抑制效果.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4
88. 生物质碳源组合型生态浮床系统脱氮效果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2014
89. 浮萍爆发控制技术与机理研究及其展望.广东农业科学,2014
90. 混凝与苦草协同处理生活污水实验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2014
91. 盐胁迫对金森女贞生理特征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2014
92. 中草药提取物对浮萍生长的影响研究.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4
93. 两种抑菌剂对马来眼子菜开放式组织培养效应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2014.
94. MS-222在加州鲈鱼模拟运输中的麻醉效果.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4
95. 水温对加州鲈鱼保活运输的影响. 渔业现代化,2014
96. 沉水植物快速繁殖与移栽技术的研究. 科技导报,2014.
97. 再生水厂尾水生态处理的工艺设计. 科技导报,2013
98. 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the landscape and itsfunctions in Houtan Park of the World Exposition 2010 Shanghai, China,2013
99. 盐城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和重金属空间分布相关分析.上海海洋大学,2013
100.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 农村环境科学学报,2013
101. 盐胁迫对红叶石楠‘红罗宾’生理特征影响的研究.生态科学,2013
102. 循环养殖水生态处理与水质变化的应用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13
103. 婴儿游泳馆水循环安全处理系统优化工艺.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
104. 增蓝剂抑制藻类生长效果及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 中国环境科学,2013
105. 鲃对水绵、轮叶黑藻、金鱼藻摄食选择性及对水质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2013
106.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水质评价. 环境科学学报,2012
107. 两种挺水植物强化底泥抗蚀效能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
108. 婴儿游泳馆水循环安全处理系统研究进展. 科技导报,2012
109. 富营养化水体原位控藻技术研究进展. 科技导报,2012
110.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生态系统构建与水质调控效应. 湿地科学, 2012
111. 沉水植被网床对泥沙型富营养化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研究. 生态科学,2012
112. 水域生态景观在风景园林教学中的价值及发展. 中外教育,2012
113. Allelopathy and inhibitory effect of extractsfrom three terrestrial plants on Spirogyra growth EI 2012
114. 湖滨带硬质驳岸特征与生态景观构建模式探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2
115.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底泥生态修复效应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
116. 增蓝剂停留时间对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分析. 环境工程学报,2012
117. 沉水植物对水体净化的研究进展. 科技导报,2012
118. 实验室废液分类及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
119. 胶洲湾环境分布状况及季节变化. 海洋出版社,2012
120. 高校花卉学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安徽农业科学,2012
121. 沉水植物对5种镉浓度的生理响应.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
122. 盐胁迫对苦草生理特征影响的研究. 生态科学,2012
123. 退化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2012
124. Evaluation indexes and methods for water qualityin ocean dumping areas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I,2012
125.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枝角类群落结构周年动态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2012
126. 矮壮素对苦草矮化特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2012
127. 虾、蟹、沉水植物与生态浮床组合种养模式的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2012
128. 渔用臭氧杀菌装置安全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T-2012
129. 上海世博会后滩原生湿地保育与受损湿地生态修复. 现代园林,2012
130. Effect of HCH on the jiaozhou Bay waters-Thetransfer laws of HCH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I,2012
131. 沉水植物对水体重金属镉离子去除效果的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
132.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桡足类群落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响应. 环境科学,2012
133. 人工滩涂湖泊滴水湖浮游藻类群落特征. 生态学杂志,2012
134. 三种沉水植物对不同浊度水体生态修复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 2011
135. 金鱼对低温、振动胁迫应激反应的试验研究. 水产科技情报,2011
136. 陆域水产养殖废水序批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2011
137. 不同密度伊乐藻对中华绒鳌蟹养殖水质及品质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2011
138. 陆域养殖水体污染控制中微生物群落变化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
139. 上海世博园白莲泾修复前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银川大学学报,2011
140. 太湖直湖港陆域水产养殖区污染特征及输出通量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2011
141. 人工浮岛在上海白莲泾河道水质治理中的作用.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
142. 贝类生态修复作用及固碳效果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2011
143. 天然植物辣木籽对水体净化作用的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1
144. Pb distribution and source in jiaozhou Bay,East China,2011
145. 陆生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有害藻类的应用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
146. 上海市农村典型河道水体富营养化调查与评价. 水生态学杂志,2011
147. 中华鲟养殖池背角无齿蚌和鲢鳙鱼生态修复效果比较. 生态科学,2011
148. 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湿地水质净化系统设计. 中国给水排水,2011
149. 节约环保型绿地景观特征及其构建途径的探讨. 中国科技纵横,2011
150. 4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能力. 生态科学,2011
151. 沉水植物与浮床系统对养殖水体污染控制研究.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
152. 泵闸建设对白莲泾河段水质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2011
153. 水中丝状藻类有害水华的形成与对策. 南方水产科学,2011
154. Effects of seaweed Gracilaria verrucosa on thegrowth of microalgae: a case study in the laboratory And in an enclosed sea ofHang zhou Bay ,China. Harmful Algae. SCI,2011
155. 上海黄浦江倪家浜浮游生物调查与水质评价. 水生态学杂志,2010
156. 人工浮岛在上海白莲泾河道水质治理中的作用.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
157. 3种方法检测水体底泥有机质含量的比较.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
158. 上海世博园后滩水域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 园林,2010
159. 大型溞引导沉水植被生态修复对滴水湖水质净化效果. 应用生态学报,2010
160. 框架式模块化植物浮床构建与生态效应. 水产科技情报,2010
161. 条浒苔生长及其氨氮吸收动力学特征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
162. 沉水植物对滴水湖引河水净化与净生产力实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163. Bioremediation efficiency of Gracilariaverrucosa in an enclosue sea in the Hangzhou Bay,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SC,2009
164. 海湾生态学. 海洋出版社,2009
165. 鱼、贝、植物组合对上海白莲泾生态修复效应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
166. 水生物实验生态室及其水生态环境的构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
167. 高尔夫球场水域富营养化控制及其水生态环境构建.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
168. 数学模型在生态学的应用及研究(4). 海洋出版社,2009
169. SCSGJ-2.6型水草收割机的研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8
170. 上海白莲泾河段水质时空分布变化特征.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
171. 上海世博园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
172. 真江蓠对氨氮去除效率与吸收动力学研究. 水产学报,2008
173. 温度和盐度对二种观赏海藻微繁与生长的影响.现代渔业化,2008
174. 上海观赏水族市场的现状与展望. 水产科技情报,2008
175. 村镇河网水系不同类型护坡生态效应的研究.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76. 浮动绿岛治理上海世博园白莲泾中藻类变化的研究.水产科技情报,2008
177. 上海世博园区景观水系生态要素的构建. 中国园林,2008
178. 胭脂鱼部分血液学指标测定及对苏州河水的效应.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
179. 上海世博园白莲泾藻类群落和物种多样性研究.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
180. 温度和盐度对两种观赏海藻微繁与生长的影响. 渔业现代化,2008
181. 对进一步发展上海地区观赏鱼产业的几点建议. 环球宠物科技,2008
182. 数学模型在生态学的应用及研究(3). 海洋出版社,2009
183. 人工浮岛对上海白莲泾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渔业现代化,2007
184. 河道不同类型护岸底栖动物群落及对水环境影响. 水产科技情报, 2007
185. 上海世博园区水体底泥氮磷分布特征与评价.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186. 上海白莲泾沿岸水生植物资源调查及净化水质研究. 水产科技情报,2007
187. 上海世博园湿地底栖生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分析. 湿地科学,2007
188. 胭脂鱼幼鱼耗氧率及窒息点的研究. 淡水渔业,2007
189. 水产辞典. 参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2007
190. 水族箱安全技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T-2007
191. 水产生物活体流通与加工储藏技术.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92. 活双壳贝类净化人工环境优化设计与效应. 渔业现代化,2007
193. 上海世博园区湿地植被特征与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2007
194. 水产品活体保活设备的研究. 渔业现代化,2007
195. 水产健康养殖技术.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2007
196. 闭合循环水工艺在褐点石斑鱼苗培育中的应用研究. 渔业现代化,2007
197. 水产品活运环境与技术问答.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98. 日本鳗鲡离水保活技术研究. 水产科技情报,2005
199. 农业环境与能源工程(全国十五规划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00. 四种滤料去除氨氮的效果.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5
201.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全国十五规划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02. Study on water pollution from aquaculturesewage and its control.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Efficient Applic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Marine Biological Resources,2000
203. 毛蚶对单胞藻滤除率、选择性和消化状况.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6
204. 罗氏沼虾育苗循环水处理技术与模式. 水产学报,2004
205. 贝类净化技术初步研究. 中国水产,2004
206. 臭氧—紫外组合法净化贝类研究. 水产科学,2004
207. 海水净化技术研究. 水产科技,2004
208. 水产品无水喷雾保活研究. 食品与生物技术,2004
209. 铜对鱼类慢性毒性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2003.
210. 生物反应器治理渔业养殖污水的研究. 上海环境科学。2002
211. 二氧化氯在海洋馆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水产科技情报,2001
212. 《科学技术现在与未来》---蓝色农业. 中国版本图书,CIP76560
213. 双壳贝类净化技术(二). 中国水产, 2001.(12)
214. 双壳贝类净化技术(一). 中国水产, 2001.(11)
215. 水产品保活运输技术. 渔业现代化,2001
216. 螺旋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及体色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2000
217. 螺旋藻对锦鲤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水产学报,1999
218. 海鳗性腺形态和发育的研究. 水产学报,1999
219. 新抗冻剂DMF在鱼类精 液超低温保存上的应用.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8
220. 鱼类胚胎低温保存及其降复温速率研究. 水产学报,1998
221. 鲢鱼摄食水华鱼腥藻能量收支研究.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
222. 溶氧对鲢、鳙鱼摄食强度的影响. 中国鱼池生态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
223. 日本沼虾能量收支和利用效率的研究. 水产学报,1994
224. 坛紫菜体细胞的连续克隆培养和悬滴培养. 水产学报,1991
四、获国家专利
1. 可移动式太阳能振动波驱鱼助水草生长装置. CN202222683571.2
2. 一种具有河湖连通性的多层次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方法. CN202211172173.2
3. 一种可调控培养附着藻类的装置. CN202222394878.0
4. 一体式微生物脱盐电池-人工湿地装置. CN201910308398.8
5. 自动化低温去除福寿螺卵装置和方法. CN202011260079.3
6. 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及指标评价方法. CN202110861367.2
7. 微生物脱盐燃料电池及电活化过硫酸盐去除水中嗅味物质的方法. CN202210311060.X
8. 一种多维度诱捕福寿螺的生态空间体. CN202320556513.5
9. 一种去除低温海水中甲基汞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2010135588.7
10. 一种用于含盐水体净化的人工生态浮岛. CN201920886888.1
11. 海产品低温暂养水除沫系统. CN202120394693.2
12. 去除海水中多环芳烃的脱盐系统. CN202010114767.2
13. 一种生物电磁强化的自调节保温式生态浮岛. CN202120686664.3
14. 喷泉与微生物及水生植物协同构建净化污水的景观装置. CN2019
15. 一种可移动高效净化装置. CN202010260477.9
16. 一种随水位变化浮动式诱捕福寿螺卵的装置. CN202220532749.0
17. 去除海水中多环芳烃的脱盐系统. CN202020210336.1
18. 基于紫外光催化过硫酸盐的加速老化水中微塑料的实验装置. CN202221053760.5
19. 一种去除低温海水中甲基汞的装置. CN202020236958.1
20. 一体式微生物脱盐电池-人工湿地装置. CN201920523986.9
21. 一种去除低温海水暂养槽中无机氮的系统. CN201910007507.2
22. 自动化低温去除福寿螺卵装置. CN202022614630.1
23. 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 CN202121742736.8
24. 一种人工水草净水装置. CN202010519528.5
25. 水下可调式水质净化技术装置。第一发明人 ZL 2004200825754
26. 松江鲈鱼育苗生产技术方法。第三发明人 ZL 031414354.2
27. 模块式生态滤流集成净化水处理装置。第一发明人 ZL 2005200419558
28. 水产品活体运输保活装置。第一发明人 ZL 200720068967.9
29. 组合式水生植物净化装置。第一发明人 ZL 200720075458.9
30. 水下组合式沉水植物净化装置。第一发明人 ZL 200720075459.3
31. 河网生态护坡植被快速复育技术。第一发明人 ZL 200720076342.2
32. 小型水草收割机。 第五发明人 ZL 200720069210.1
33. 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方法。第一发明人 ZL 2008102008131
34. 太阳能引导植物净化水体技术方法。第一发明人 ZL 2008122008353
35. 太阳能引导植物净化水体技术装置。第一发明人 ZL 2008122008353
36. 挂养式高密度生态养虾及水质净化技术。第一发明人 ZL 2008112008131
37. 挂养式高密度生态养虾及水质净化装置第一发明人。 ZL 2008112008131
38. 蟹类养殖安全保障急避植物浮台。第一发明人 ZL 200920212432.3
39. 可分解式水体底泥原状取样装置。第一发明人 ZL 200920213513.3
40. 微藻生物减碳净化空气生态景观屏。第一发明人 ZL 200920213514.5
41. 水位可调式陆基围隔装置。第一发明人 ZL 2010202129705
42. 植物系统净化污水和空气的生态景观屏。第一发明人 ZL 2010202338212
43. 一种生态净化滴瀑防汛景观墙。第一发明人 ZL 201120213514.5
44. 可调控居室生活环境水景生态浮台。第一发明人 ZL 20112026545.2
45. 拉滚式膨润土防水毯快速铺垫装置。第一发明人 ZL 20112026545.2
46. 用于污水净化与观赏作用的喷泉系统。第一发明人 ZL 20112026545.2
47. 组装式直立护坡下阶梯床型植物浮。第一发明人 ZL 201220029665.1
48. 一种船舶压载水综合处理装置。第一发明人 ZL 201220468286.2
49. 一种水体生态型清透剂及制备方法。第一发明人 ZL 20113028546.1
50. 养殖污水序批式循环处理再利用构建法。第一发明人 ZL 20112036515.6
51. 直立式护岸型湖滨带生态构建方法。第一发明人 ZL 20112026545.2
52. 可移动悬挂式水培植物生态墙。第一发明人 ZL 20142026546.2
53. 直立式护岸的水下垂直绿化方法。第一发明人 ZL 20112026545.2
54. 二氧化氯抑制水绵形成与生长方法。第一发明人 ZL 201140152095.9
55. 即时监测并宏观调控的生态浮床单元.第五发明人ZL 201510313569.8
56. 水体净化生态吸附空间反应器。第一发明人 ZL 2014200800633.0
57. 一种新型反硝化脱氮装置。第三发明人 ZL201220654124.8
58. 雨水收集的垂直绿化装置。第一发明人 ZL 201520836232.0
59. 水生态净化防水土流失与景观生态驳岸。第一发明ZL201520919888.9
60. 一种预防浮萍暴发生长抑制剂制备方法。第一发明ZL201510461743.3
61. 一种浮萍生物源生长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第三发明人ZL201510478517.6
62. 一种全景观水培植物生态屏。 第一发明人ZL201420861824.3
63. 一种降解海水石油污染物微生物脱盐电池。第一发明人ZL201721628900.6
64. 一种流域污染管理系统和新核算方法。 第一发明人ZL201710362329.0
五、获科研与教改的主要奖
1.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8年)
2.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9年)
3.上海市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2011年)
4.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1年)
5.上海海洋大学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2011年)
6.上海海洋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2009年)
7.上海海洋大学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2010年)
8.上海市浦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1年)
9.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1项(2010年)
10.上海市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4年)
11.国家教育部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2013年)
12.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2017)
13.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部(2006年)
14.全国农业高等院校优秀教材1部(2009年)
15.全国农业推广优秀论文1部 (2008年)
16.美国景观设计协会(ASLA)综合景观设计——最高杰出奖1项(2010年)
六、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临港新城沪城环路999号
上海海洋大学 水域环境生态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邮编:201306
Tel:61900430 Fax:61900430
E-mail:yjzhang@sho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