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3
浏览次数:9198
邵留,女,1980年2月生,浙江温岭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民盟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生态学会理事,上海生态学会青委会委员,上海市水域与湿地生态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生态学会会员。
一、教育经历
1998.9-2002.7,西南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本科
2002.9-2005.7,西南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硕士
2006.3-2009.3,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
二、工作经历
2009-2017,上海海洋大学生命学院,讲师
2019-2020,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访问学者
2017-2023,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2020-2023,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环科系主任
2024-至今,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副教授
三、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养殖尾水处理、藻华防控及水生态评价与修复
四、主持及参与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玉米芯介导的反硝化微环境特征研究”,主持
[2]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针对浮萍的植物源除草剂研究”,主持
[3]上海市教委项目“利用新型反硝化工艺去除养殖废水硝酸盐的研究”,主持
[4]上海市教委项目“碳源载体一体化工艺去除养殖废水硝酸盐的研究”,主持
[5]上海市自然基金项目“玉米芯强化养殖废水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研究”,主持
[6]上海海洋大学项目“环境规划与管理校级重点课程建设”,主持
[7]上海海洋大学项目“养殖水化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主持
[8]上海海洋大学项目“仿真模型在环境专业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主持
[9]上海海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学生自主选择的养殖水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主持
[10]上海海洋大学项目“环境化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主持
[11]苏州市水务局项目“断头浜生态修复工程方案设计”,主持
[12]上海城投集团项目“青草沙水库北堤生态护坡监测项目”,主持
[13]上海前石科技有限公司“金泽水源地生态浮床监测项目”,主持
[14]上海友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水环境监测及健康评估项目”,主持
[15]上海同济环保咨询有限公司“宝山区潘泾、杨盛河、荻泾健康评价” ,主持
[16]同济大学“青浦区汪洋湖、葑漾荡、雪落漾健康评价” ,主持
[17]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苏州区域水质提升与水生态安全保障技术及综合示范”,参与
[18]国家海洋局项目“黄海绿潮业务化预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参与
[19]上海市科委项目“农村典型富营养化河道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研究”,参与
[20]国家海洋局项目“封闭海湾典型生境物理修复和生物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参与
[21]上海市科委项目“河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参与
[22]上海友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咨询服务”,参与
[23]上海太和水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型潜流湿地尾水深度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参与
五、获奖情况
[1]2018年荣获上海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2]2017年荣获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
[3]2016年上海海洋大学获“2016年度实习教学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4]2014年于上海海洋大学获“2014年度考核优秀”荣誉称号
[5]2013年荣获上海海洋大学“师生联系工作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6]2011年于上海海洋大学获“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优秀奖(环境化学) ”,排名第五
[7]2010年荣获上海海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8]2010年荣获上海海洋大学“师生联系工作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9]2009年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十二
[10]2019年荣获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六
[11]2017年荣获上海海洋大学“精品课程”,排名第三
[12]2021年于上海海洋大学获“2021年度考核优秀”荣誉称号
[13]2021年荣获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五
[14]2023年于上海海洋大学获“2023年度考核优秀”荣誉称号
[15]2023年于上海海洋大学获“育才奖”荣誉称号
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
[1]Selective inhibition of cyanobacteria by kaempferol: A natural algaecide with minimal ecological impact, Algal Research, 2025, 90: 104186, 通讯作者
[2]Allelopathic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kaempferol on controlling Microcystis aeruginosa blooms,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25, 217: 118116, 通讯作者
[3]Enhanced Lethal Effects of Combined P-tert-Butylcatechol and L-Lysine on Microcystis aeruginosa, Biology, 2025, 14: 655, 通讯作者
[4]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Ginkgo-nerolidol compound preparation against the bloom-forming dinoflagellate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Harmful Algae, 2025, 150: 102994, 通讯作者
[5]Allelopathic Inhibition and Mechanism of Quercetin on Microcystis aeruginosa,Plants,2023, 12(9): 1808, 通讯作者
[6]Effects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on growth, photosynthesis, and photosynthesis-related gene expression in Microcystis flos-aqua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22, 29(58): 87446-87455, 通讯作者
[7]The effect of plant extracts on growth and photosynthetic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cystis flos-aquae.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7, 通讯作者
[8]The effects of leaf litter on the filamentous alga Cladophora sp., with an emphasis on photosynthetic physioresponses.J. Aquat. Plant Manage, 2020, 58: 41-46, 第一作者
[9]Ecological effects of the caged-fish and kelp cultures in semi-enclosed bay: evidence from diatom assemblages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dian Journal of Geo Marine Sciences, 2018, 47(2): 325-335, 第一作者
[10]Herbicidal effect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extract on duckweed (Spirodela polyrhiza (L.) Schlei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8, 115: 9-14,第一作者
[11]Denitrification under aerobic condition by a reactor packed with corncobs as carbon source and bio-carrier. Bioinformatic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proceeding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iCBBE2015), Shanghai, 18-20 September 2015: 289-294,第一作者
[12]Impact assessment of diesel oil on the zhe oyster using RAPD analysis,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3, 7(2): 97-104,通讯作者
[13]Changes in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under Different DO Concentrations with New Method for Nitrate Removal. New and Advanced Materials, 2011, 197(2): 1016-1022, 第一作者
[14]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Using Corncob as Carbon Source and Biofilm Carrier. 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 2009, 81(3): 242-247, 第一作者
[15]Rice Husk as Carbon Source and Biofilm Carrier for Water Denireification. Polis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2009, 18(4): 693-699, 通讯作者
[16]溶藻芽孢杆菌的特性、作用机理及应用,环境污染与防治,2024,46(9):1372-1377, 通讯作者
[17]芸苔素内酯浸泡处理对苦草生长的影响,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4, 47(7): 1-7, 通讯作者
[18]水力停留时间强化复合载体基固定化藻菌系统处理低C/N废水脱氮,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4,43(7): 1632-1638, 通讯作者
[19]基于化感原理的复合抑藻剂研究进展, 环境污染与防治,2023,45(9):1287-1293, 通讯作者
[20]针对刚毛藻的植物源抑制剂的筛选及工艺优化,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3, 32(1): 234-243, 通讯作者
[21]活性污泥对铜和无机氮单一及复合污染的吸附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22,45(9): 10-17, 通讯作者
[22]黄酮类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应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22,45(2):1-7, 通讯作者
[23]常见入侵植物水提液对水华藻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上海农业学报, 2020, 36(2):101-107,通讯作者
[24]响应面优化玉米芯对Cu2+的吸附,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0,29(3):355-363,通讯作者
[25]玉米芯强化生物反应器对罗非鱼循环养殖废水脱氮效果研究, 海洋渔业, 2018, 4 0(2):217-2226,通讯作者
[26]针对浮萍暴发式生长的植物源除草剂的筛选,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6,25(4):575-581,通讯作者
[27]三沙湾海域水质周年变化分析与评价,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4,23(2):228-237,通讯作者
[28]新型反硝化固体碳源释碳性能研究,环境科学,2011, 32(8): 2323-2327,第一作者
[29]农业废物反硝化碳源的优选,中国环境科学,2011, 31(5): 748-754,第一作者
[30]以稻草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去除水中的硝酸盐,环境科学,2009, 30(5): 1414-1419, 第一作者
[31]污染水体脱氮工艺中外加碳源的研究进展,工业水处理, 2007, 27(12): 10-14, 第一作者
七、著作
主编. 东海近海常见浮游植物图谱[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业出版社, 2023
参编. 城市河流水环境品质提升与生态健康维系[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3
八、发明专利
[1]邵留,宋盈颖,张饮江,李娟英,赵圆. 一种浮萍生物源生长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1510478517.6(发明专利)
[2]邵留,宋盈颖,张饮江,辛铎,赵圆,黄富锡. 一种防止浮萍暴发式生长的生物源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1510482226.4(发明专利)
[3]邵留,沈盎绿,于克锋,吴海龙,霍元子,何培民.一种米氏凯伦藻抑制剂的应用方法. ZL201310613784.0(发明专利)
[4]邵留,贾睿,姬芬,凌云,李娟英,张饮江,何培民.一种针对丝状藻的植物源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ZL201610889849.8(发明专利)
[5]石雨鑫,邵留,何培民.一种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ZL201810644478.6(发明专利)
[6] 徐祖信,王晟,罗燕,邵留.受污染地表水生物膜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 CN201210062630.2(发明专利)
[7]吴建勇,何培民,温文科,吴海龙,邵留,康银花,郭子叶,张林慧,周玲洁,吴青,张建伟,杨欣欣.一种沉水植物种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ZL201310444838.1(发明专利)
[8]张饮江,马海峰,王聪,董悦,李娟英,邵留,黄子贤,谢文博,金晶,段婷.一种养殖污水序批式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的构建方法.ZL201110158643.5(发明专利)
九、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临港新城沪城环路999号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电话:1569216667
E-mail:l-shao@shou.edu.cn